|
即將消失的鐵飯碗安徽宿縣河塌鄉(xiāng)油鋪小學,這所久經(jīng)風雨、見證了無數(shù)農村孩子成長歷程的小學,因招生不足10人,正式宣告關閉。 2023年底,浙江臺州教育部宣布,臨海市的康寧、振華、廣澤、新民、新時代等5所小學,本學期停止辦學。 隨后,河南焦作某小學、廣東惠州某實驗學校、深圳某兩所私立學校倒閉的新聞,相繼在社交平臺商刷屏。 很多老一輩人,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,覺得只要手里有編制,不管什么時候都不可能失業(yè)。 就好比一家公司快倒閉了,你硬要說對那里的員工毫無影響,這顯然不符合基本邏輯。 學生越來越少,先開始會把大班改成小班。這樣做的問題是,政府維持運轉花費的金錢并不會降低多少,相當于每個孩子的教育成本越來越高。 這些成本,學?赡艹袚徊糠郑蟛糠謩t轉移到家長身上——也就是說,學費會越來越貴。 直到一個班只剩十幾個人,學校財政和家長的錢包再也扛不住了,就是學校倒閉的時候。 比如一個縣下面有5個鎮(zhèn),每個鎮(zhèn)上都有一所小學。現(xiàn)在,全部合并成一所縣小學。 于是這些人,要么走關系分一個班、一個科目教,要么就被調崗,去看圖書館、或者進社區(qū)里做公益去,說白了就是吃干飯。 如果你是后者,一來你本來主宰鎮(zhèn)上,現(xiàn)在每天要大老遠去縣小學上班,很累;二來,被調崗的職位基本都是工資低、福利低,而且極度無聊。 不管怎么說,日本韓國好歹是發(fā)達國家,人口體量也相對較小,他們有條件用相對溫和的手段,去處理過剩的教師團體。 中國不一樣。我們的人口基數(shù)太大、教師群體規(guī)模太大,福利制度也沒那么完善,當然不可能照搬他們的做法。 再比如在福建、浙江等地,正計劃實行新的教師參聘制度,意味著老師們將成為“合同工”。 前幾天,北京豐臺區(qū)也提出,為了防止教師躺平,正在研究退出機制:對在編不在崗、考核不達標的教師,進行辭退或調崗處理。 如果你想當老師,或者想讓自己的孩子當老師,如果不是真的熱愛教育、只想去躺平混日子,那真得好好斟酌斟酌了…… 北京師范大學預測稱:到2035年,全國將有150萬小學老師、37萬初中老師崗位過剩。 我國出生人口從2016年進入下滑拐點,當年出生人口1786萬人。開始平均每年下跌超過100萬人,最近三年加速越來越明顯,2023年估計不到800萬。 有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22學前教育幼兒4627.55萬人,比上年減少177.66萬人。 短短幾年,從“報名難”變成了“招生荒”,就連以往“一位難求”的央企機關幼兒園,也不例外。 一般而言,小孩都是7歲左右上小學。也就是從2023年開始,少子化的效應,會使得小學入學人數(shù)出現(xiàn)大幅縮縮減。 到2029年,全國初中生開始出現(xiàn)生源明顯不足現(xiàn)象;到2032年,擴散到高中;2035年,擴散到大學招生。 最早到2032年,我國從幼兒園、小學到高中的教師崗位,都將出現(xiàn)全方位大幅度過剩。 目前,各地紛紛出臺了紅色預警、預案,許多省份高校已經(jīng)停止師范專業(yè)擴招、甚至停招。 社會對教師的越來越少,如果以后每年還是那么多師范畢業(yè)生, 他們能干嘛去? 有個哥們目前正在河北一個地級市教初中物理,他給我的最新消息是:節(jié)后降薪400元。 歸根結底,學校、教師只是城市的配套產業(yè),只有足夠多的新生兒和適齡兒童,財政才有可能去供養(yǎng)。 這些年,考公越來越火熱,無數(shù)年輕人不敢進社會打拼,削尖了腦袋想進事業(yè)單位。 原因是顯而易見的,在互聯(lián)網(wǎng)無比發(fā)達的今天,幾乎任何知識,我們都能在網(wǎng)絡上獲取。 而在未來,甚至不用自己動手,AI會幫你把所有信息分門別類呈現(xiàn)在面前,知識獲取更加便捷。 隨著技術越來越普及,不論是大城市還是邊遠地區(qū)的孩子,在課堂上能學到的東西,理論上是越來越少的。 有水平、有時間的自己教,但那只是少數(shù),大多數(shù)有條件的都會請私人教師,培養(yǎng)孩子真正的思考能力。 沒條件的,只能在信息大爆炸時代被動接受海量信息,沒人引導、失去思考能力。 本文提供的信息僅用于一般指導和信息目的,本文的內容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應被視為投資、業(yè)務、法律或稅務建議。 |